4月13日,输血研究一所收到一封来自重医附三院的感谢信,原文如下:
图1 感谢信
这封感谢信源起于一次紧急的血小板配型。3月底重医附三院收治一位危重患者,血小板数为1*109/L,出血严重,多次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危急。当临床了解到我中心可进行血小板配型并进行精准输注后,于4月2日紧急委托输血研究一所进行血小板配型。接到委托后,一所立即安排人员开展患者血小板选择性输注相关检测,并在供者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库中成功匹配到合适的献血者。在我中心欧宝最新(中国)官方网站二科同事的大力配合下,仅用24小时就成功预约到献血者并采集了血小板。一所工作人员于当天晚上紧急完成血小板配型检测工作,保证了第二天血小板产品的顺利发放。患者成功输注配型血小板后,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小板数升高显著,达到63*109/L。最终该患者在血液中心和医院的全力配合下,血小板数恢复正常,顺利康复出院。血液中心与医院联动再次在救治患者的道路上奏出华美乐章!
目前,欧宝最新(中国)官方网站输血研究一所为中国输血协会人类组织抗原专业委员会HLA选择性输血试点机构,血小板检测及配型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已开展血小板选择性输注工作十余年,每年为重庆市和临近省份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提供血小板选择性输注的有效方案。避免了此类患者因血小板输注无效而产生的血小板产品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为患者缩短了住院周期,节约了诊疗费用。
图2 患者病情
图3 患者HLA及HPA基因分型检测
图4 中心欧宝最新(中国)官方网站二科采集的与患者相匹配的献血者血小板
知识扩展: 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后可刺激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从而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目前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包括HLA I类抗体、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血小板膜糖蛋白GPIV(CD36)抗体等。 临床上HLA I抗体为导致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常见因素,免疫应答可明显降低血小板输注效果,因此通过搜寻供者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库,选择供受体抗原基因型相合的血小板可有效解决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参考文献
[1] 朱发明,毛伟,张志欣等,血小板捐献者血型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展望,中国输血杂志,2019,32(5):413-416
[2] 刘瑛,许先国,马开荣,朱发明等,HLA I基因型配合输注策略用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实验研究,中国输血杂志,2021,8(32):832-835